容错和速错
程序出现异常,不想让用户看到,会给一个友好的提示,这种做法一般称作“容错”。另一方面,我们希望自己的程序能够把隐藏错误尽早暴露出来,及时修复,这种思路称之为“速错”。拼写错误、源数据错误、逻辑错误都需要速错。当然,容错和速错也并不总是对立的,分清何时应用哪种策略非常重要。
Hash#fetch over Hash#[]
当Hash
的key值是已知的情况,比如状态枚举。优先使用fetch
可以避免拼写错误带来的意外。举例:
class Event < AR
STATUS = {
:open => 1,
:closed => 0
}
end
Event.update_all(:status => Event::STATUS[:close], "created_at > '2011-1-1'") # => update status to null
Event.update_all(:status => Event::STATUS.fetch(:close), "created_at > '2011-1-1'") # => raise KeyError: key not found: :close
上面例子由于错误拼写,把closed
拼成 close
,造成了一个Silent failure
,而使用fetch
方法就会在拼错时直接抛出异常,避免了之后的错误。
使用常量
除此之外,声明常量也可以带来同样效果,本质是给输入加上了拼写检查。
class Event < AR
CLOSED = 0
OPEN = 1
end
Event.update_all(:status => Event::CLOSE, "created_at > '2011-1-1'") # => raise NameError: uninitialized constant CLOSE
善用attr method
经常看到有人问,attr method有什么用,直接使用实例变量不好么,这样的问题。
如果不是对getter
和 setter
有额外的封装,两者是一样的,但用attr method调用和上面两个例子一样,也起到了错误检查的作用。我们知道Ruby的实例变量有一个隐藏特性,实例变量不需要定义就可以使用,不会报错。当然,在启动Ruby加 -w
参数是可以warning提示的。
class Event
def initialze(attrs)
@closed = attrs[:closed] || true
end
def xxx
if @close
# some code will not run
end
end
end
如果我们使用attr reader,调用close方法直接就会抛出undefind method异常,让拼写错误尽早现形。
save! over save
经常看到一段事物代码里用save
的情况,save
不会抛异常,这样事物的意义就失去了。显然,这属于不理解事物运作机制的错误用法。在没有事物的代码里,如何选择save
还是save!
也是非常困难的。我个人的习惯是,在不需要错误回显的情况,一律使用save!
和update_attributes!
这样能够Fail Fast
的方法。
不要滥用 rescue
如果你的代码里经常见到begin rescue
,这就是一种bad small
。当然,调用外部接口时,异常一定要捕获,但有一部分新手会在自己写的一堆应用逻辑外面套上begin resuce
,并且不明确捕获的错误类型。当你问他,你要捕获哪种错误的时候,他一定回答不出。对于自己代码里的逻辑错误不应该去捕获错误,而是查出错误的来源,从源头上解决问题。即使要捕获,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类型:
begin
rescue KeyError => e
...
end
用异常做控制流的做法也不少见,但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..
数据源错误
容错的思想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总想隐藏问题,不是直接去从源头解决。当一个产品数据被误删导致用户订单页面出错,不应该去容错,到处写order_item.product.try(:name)
,而是应该去恢复被删数据。
同理,数据库出现脏数据,不应该去改变代码的写法,比如,把save
改成save(false)
,去跳过验证。应该做的也是清理数据源,否则就需要无穷无尽的“容错”代码。